您好!欢迎访问泰州市高港区迪新医用设备有限公司官网!
服务热线
13961011710
0523-86184406

内镜晨消是否需要重新消毒?

发布:dxyysb 浏览:132次

一、晨消核心步骤

1、检查储存状态

确认内镜已按规范储存(如垂直悬挂于专用洁净柜,无弯折、密闭干燥环境)。

检查消毒标签,确认上次消毒在有效期内(通常消毒后储存时间不超过7天,具体按规范执行)。

2、预处理准备

穿戴防护装备(手套、口罩、护目镜等)。

准备无菌水、消毒剂(如邻苯二甲醛、过氧乙酸等)、专用清洗工具。

3、管道冲洗与消毒确认

冲洗管道:用无菌水或灭菌水彻底冲洗所有管道(注水/注气通道、活检孔道等),去除储存期间可能的残留物。

消毒剂残留检测:若使用化学消毒剂,需确保冲洗彻底(如过氧乙酸需冲洗至无残留)。

消毒剂有效性:检查消毒剂浓度及有效期,必要时更换新液。

4、必要时重新消毒

若储存条件不达标(如温湿度异常)、超过消毒有效期或怀疑污染,需重新执行完整消毒流程:

手工清洗 → 漂洗 → 消毒(按消毒剂要求时间浸泡) → 终末漂洗 → 干燥。

5、干燥与测试

用压力气枪干燥内镜管道,避免微生物滋生。

测试内镜功能(注水/注气、弯曲角度等),确保正常使用。

关于内镜晨消时需不需要重新消毒,根据最新的规范和研究,内镜在晨消后是否需要重新消毒取决于多个因素,包括存储条件、消毒方法以及是否遵循特定的医疗标准。以下是详细的解释和建议:

1. 存储条件的影响

恒温、恒湿、洁净循环风储存柜:如果内镜存放在这类条件下,其微生物污染的风险较低,可能不需要再次消毒。

常规储存环境:在常规条件下,如温度波动较大或湿度较高,内镜的微生物污染风险会增加,建议重新消毒。

2. 消毒方法的考量

邻苯二甲醛、戊二醛和过氧乙酸浸泡消毒:这些方法通常用于高水平消毒,能够杀灭绝大多数细菌和病毒。如果内镜经过这些方法消毒,但在储存过程中未能维持无菌状态,建议重新消毒。

75%乙醇应急消毒:在紧急情况下,可以使用75%乙醇对内镜进行应急消毒,这种方法在内镜表面和管腔的消毒效果较好。如果条件允许,建议在非紧急情况下使用更彻底的消毒方法。

3. 医疗标准和操作规范

《软式内镜清洗消毒技术规范》:该规范要求每日诊疗工作开始前,应对当日拟使用的消毒类内镜进行再次消毒、终末漂洗、干燥后,方可用于患者诊疗。

《医院消毒卫生标准》:强调了内镜管腔消毒的重要性,以及使用冲洗内镜管腔的洗脱液进行接种培养的方法来对内镜消毒质量进行监测。

综合建议:鉴于上述因素,建议在以下情况下重新消毒内镜:

存储条件不佳:如果内镜存放在非理想条件下,建议重新消毒以确保安全。

ea3322e01cef8dc36d2598c43378df8微信图片_20230111102044